| 刘志坤 李自建 高毕(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临安,311300)
 摘 要:竹材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加工剩余物,大多数企业将此作为燃料,有些小型加工点则废弃,既浪费资源,又影响环境。本研究将竹材加工剩余物(实验材料为竹屑)定温干馏,即在干馏过程中使竹屑均匀加热升温,在控制温度条件下分阶段裂解,获得化学成分较为单纯的竹醋液和均质竹炭。关键词:竹屑、干馏、温度
 竹材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加工剩余物,据统计,在竹地板、竹材胶合板、竹凉席以及竹制日用品的生产中竹材的重量利用率低于40%,有60%以上的竹材在加工过程中变成加工剩余物,现大多数企业将此作为燃料,有些小型加工点则废弃,既严重浪费资源,又影响环境。竹材加工剩余物的利用早已成为竹材加工企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加工利用中的技术难题。过去已开展的利用方法有:一是利用加工剩余物加工成成型燃料,它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加工剩余物压缩成棒状或颗粒状且质地坚实的成型物[1],二是将加工剩余物通过物理法或化学法制造活性炭[2],三是将生物质材料进行能源转化利用,对生物质材料(加工剩余物)进行裂解、液化、气化和燃烧等转化[3],四是利用加工剩余物制造人造板开展综合利用。综观上述各种利用方法和途径,有的存在加工工艺困难;有的存在技术难度大、短期内难以实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暂时还不能工业化利用;有的经济上不可行。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探索竹材及加工剩余物高效利用新途径,本研究采用高温干馏方式对竹材加工剩余物进行热解,从而获得化学成分较为单纯的竹醋液和均质竹炭。
 1 实验与工艺
 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竹屑取自竹席加工厂的加工剩余物,试验前已自然堆放三个月,堆放中曾经发酵,第一次实验竹屑含水率为30.1%,第二次实验竹屑含水率为42.1%。干馏釜为外热式自制干馏釜,具有控温装置和促使竹屑流动的装置,干馏中竹屑均匀翻动,均匀加热,采用人工辅助和自动相结合的控温方式控制干馏温度。
 1.2 干馏工艺
 根据竹材主要化学成热分解的基本规律,干馏工艺采用分阶段控温方式使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先后解热,温度分110℃,170℃、225℃和275℃及以上等四个温度段。开始升温速度较快,当料温超过110℃以上时采用阶梯方式升温,升温时间尽可能缩短,升温至下一设定温度时,保温并收集竹醋液,当竹醋液流量很小时,再升温至另一阶梯温度继续收集竹醋液。在各阶梯温度点,通过冷凝装置冷凝,获得化学成分较为单纯的竹醋液。
 1.3 干馏具体操作方法
 干馏前测出竹屑的含水率,称量竹屑100kg放入干馏釜中,密封升温,记录起始温度和时间。当料温即将上升至设定值时开始控制,逐渐达到目标温度控制值,避免升温惯性导致温度失去控制,根据事先设定的目标温度,记录各阶段的时间及竹醋液的数量,每隔15分钟采集竹醋液样品,测定PH值,并观察颜色变化。
 
 2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表2。
 表1 第一次实验数据一览表
 
| 序号 | 时间 | 温度(℃)(反应釜顶端出口) | 单位时间内收集竹醋液质量(kg) | PH |  
| 1 | 20:47 | 93.5 | 2.1 | 3 |  
| 2 | 21:02 | 100 | 4.35 | 3 |  
| 3 | 21:17 | 100 | 7.05 | 3 |  
| 4 | 21:32 | 101 | 5.2 | 3 |  
| 5 | 21:47 | 101 | 3* | 2.8 |  
| 6 | 22:02 | 101 | 0.6* | 2.8 |  
| 7 | 22:17 | 130 | 10.4 | 2.8 |  
| 8 | 22:32 | 185 | 5.9 | 2.8 |  
| 9 | 22:47 | 185 | 0.1 | 2.8 |  
| 合计 38.7 |  * 因放热反应过快未能准确测量
 表2 第二次实验结果汇总表
 
| 序号 | 时间 | 温度(℃)(干馏釜顶端出口) | 单位时间内收集醋液质量(g) | PH值 | 密度(g/ml) |  
| 1 | 20:23 | 75 | 760 | 3.6 | 0.996 |  
| 2 | 20:38 | 75 | 330 | 3.8 | 0.986 |  
| 3 | 20:53 | 86 | 1110 | 3.6 | 0.996 |  
| 4 | 21:08 | 85.6 | 715 | 4.1 | 0.994 |  
| 5 | 21:23 | 80.6 | 500 | 4.1 | 0.99 |  
| 6 | 21:38 | 83.3 | 710 | 4.1 | 1.002 |  
| 7 | 21:53 | 90 | 1480 | 4.1 | 1 |  
| 8 | 22:08 | 88.5 | 1090 | 3.8 | 0.998 |  
| 9 | 22:23 | 81 | 495 | 4.1 | 0.988 |  
| 10 | 22:38 | 89.6 | 1740 | 3.8 | 0.996 |  
| 11 | 22:53 | 95 | 2160 | 3.4 | 0.988 |  
| 12 | 23:08 | 88.3 | 980 | 3.4 | 0.99 |  
| 13 | 23:23 | 90 | 2140 | 3.4 | 0.986 |  
| 14 | 23:38 | 90 | 1460 | 3.4 | 0.986 |  
| 15 | 23:53 | 86.8 | 550 | 3.4 | 0.99 |  
| 16 | 0:08 | 90 | 960 | 3.2 | 0.996 |  
| 17 | 0:23 | 84.7 | 590 | 3.4 | 0.986 |  
| 18 | 0:38 | 88 | 1150 | 3.2 | 0.996 |  
| 19 | 0:53 | 91 | 1000 | 3.2 | 0.99 |  
| 20 | 1:08 | 90.5 | 660 | 3.2 | 0.996 |  
| 21 | 1:23 | 86 | 640 | 3.2 | 0.996 |  
| 22 | 1:38 | 86 | 450 | 3.2 | 0.996 |  
| 23 | 1:53 | 88 | 610 | 3.2 | 1.002 |  
| 24 | 2:08 | 87.5 | 690 | 3.4 | 0.996 |  
| 25 | 2:23 | 85.5 | 440 | 3.2 | 0.994 |  
| 26 | 2:38 | 82 | 410 | 3.2 | 0.998 |  
| 27 | 2:53 | 84.5 | 740 | 3.2 | 1.012 |  
| 28 | 3:08 | 91.5 | 440 | 3.2 | 1 |  
| 29 | 3:23 | 93.5 | 640 | 3.2 | 0.994 |  
| 30 | 3:38 | 93 | 450 | 3.4 | 1.002 |  
| 合计 29.4kg 平均0.995 |  注:干馏过程中因冷疑器泄漏,竹醋液得率偏少。
 
 3 结论
 3.1 竹材加工剩余物形态、结构差异极大,采用热解方式是资源高效利用且较为可行的途径。
 3.2 通过定温干馏竹材加工剩余物可获得数量可观的、化学成分较为单纯的竹醋液。
 3.3 经过存放的竹材加工剩余物干馏时所得竹醋液PH值变化范围由4.2左右变化到2.5左右,料温较低时PH值高,料温逐渐增高时PH值随之降低。
 3.4 竹材加工剩余物干馏过程中出现竹醋液的两个高峰值:一是料温在100-120℃时,二是在料温200℃左右。
 3.5 不论干馏温度高低,所得竹醋液的密度虽有变化,但平均值约为1。
 参考文献1 蒋剑春、刘石彩等;林业剩余物制造颗粒成型燃烧技术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V01.19No.3 Sept.1999
 2 杨敏、宋晓锐等;生物质的裂解及液化;林产化学与工业V01.20 No.4Dec.2000
 3 古可隆 对我国活性炭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林产化学与工业V01.19 No.1Mar.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