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白开水     提问时间: 2008/5/20 11:05:18
问题:
 
请问:如何划分立地类型?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8/5/20 19:33:08

您好,提供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立地类型是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区的总称。在立地分类中,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力而又不相连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按类型选用造林树种,设计营林措施。因此,采用合理的森林立地类型划分方法,在造林和造林规划,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森林资源调查设计以及森林生态恢复中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森林立地相关概念的理解

 1.1 立地的含义立地指造林地或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气体、土壤等条件的总和。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称立地条件。 一般来讲,立地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的树种无关。

 1.2 立地分类与立地类型 在森林培育学实践中,立地分类可以从狭义和广义分类两方面理解。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叫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广义上说,立地分类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一般意义上的立地分类,多指狭义分类。

 1.3 对森林立地基层分类的理解立地基层分类是在立地区域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立地区(亚区)森林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确定各级分类单元的分类依据和指标,建立各立地区(亚区)的分类系统。立地分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分类,掌握立地特性,按经营目的设计相应经营措施,在维护和改良地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土地潜力,所处林地合理利用最有决策。对于划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目的服务。

 2.森林立地类型的一般划分方法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可以为以环境因子为依据的间接方法和以林木的平均生长指标为依据的直接划分方法。

 2.1 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根据环境因子,特别是主导环境因子的异同性,进行分级和组合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有的辅以立地指数。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无林、少林地区,以及因森林破坏严重实在难以利用现有森林进行立地条件划分的地区。其特点是简单明瞭,易于掌握,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广为应用。中欧地区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瑞士等,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立地分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又比较粗放、呆板、难于照顾到个别具体情况或难以全面地反映立地的某些差异,特别是采用的立地因子较少时,例如仅采用坡向和土层厚度进行立地分类,坡向分为阴坡和阳坡两级,土层厚度分厚土和薄土,而不考虑坡度和坡位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这样就可能造成同一立地类型的立地,却有不同的林木生长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应在划分立地类型时多吸收一些立地因子参加,但同时又要注意不能采用的因子过多,否则会造成类型数量多,类型命名过于复杂,而丧失本方法简单、易行的优点。地形、土壤因子都是森林立地条件划分的重要因子,但并不否认森林植被因子的重要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只要原始植被受破坏程度较轻,就可利用植被做为划分立地类型的补充依据。

 2.2 利用生活因子分类根据生活因子(水分、养分)对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时,(1)以纵坐标代表土壤湿度,横坐标代表土壤养分;(2)土壤湿度从极干旱至湿润分为若干水分级,并以数字表示各自干湿程度,同时借助于植物组成(主要是反映土壤湿度状况的指示植物)和覆盖度指示水分状况;(3)土壤养分按土类、土层厚度分为若干养分级,也以字母表示其养分高低;(4)制成二维表格形式。在实际应用当中,只要测定造林地土壤湿度、土层厚度及出现的植物种类、覆盖度,通过立地条件类型表,就可查得造林地相应立地条件。这种方法,反映了全面的因子,类型的生态意义比较鲜明。但同时其生活因子不易直接测定,例如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并不是一次或几次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值所能代表的,许多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都参与其中。因此,按生活因子划分立地类型,首先要对重要的立地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参照植物及林木的生长状况,确定级别,组成类型。利用生活因子进行立地分类,能从本质上说明立地的差异,因而反映的立地比较准确。但这种方法也有着划分立地的标准难以掌握、测定困难、山区小气候的差异在这些类型中的难以表达等缺点,因而实际工作中很少被人们所采用。

 2.3 利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用某个树种的立地指数级来所名林地的立地条件。一般立地指数是用于森林立地质量评价,这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也称多元地位指数法,被认为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用多元统计方法构造数学模型,即多元立地指数方程,以表示地位指数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用以评价因林地对其树种的生长潜力。多元地位指数法的基本内容为:采用数量化理论I或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起树种的立地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是的欧式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与各项里地因子如气候、土壤、植被以及立地本身的特性,还有人在预测方程中包含了诸如养分浓度、C/N、pH值等土壤化学特性之间的回归关系式,根据各立地因子与立地指数间的偏相关系数的大小(显著性),筛选出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说明不同主导因子分级组合下的立地指数的大小,并建立多元立地质量评价表。这种方法的在生产中的实用性较强,利用指数法代替时一定要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否则,这种方法会很难在实际中应用。其中,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进一步筛选出更为重要的因子,以利于合理的指导生产实践。

 3.森林立地类型的其他划分方法在立地类型组基础上的立地基层划分就是对立地类型的划分,因此,对森林立地基层分类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应用。

 3.1 综合多因子生态立地分类方法采用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综合多因子方法,关键是要弄清森林于环境的生态关系,划分通过森林植被的各种反映,弄清森林于环境质和量的生态关系。按地貌、小气候、岩性、土壤等的分异及其组合对森林的综合影响是立地基层分类的主要方法论基础。类型组的划分中要充分参考主要树种的适宜性、生长情况和生长差异。这种方法应用于大的林业区划及工程规划上较多一些,因为考虑的因子较多,所以工作十分繁琐。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结合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各个立地条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适当的造林措施和造林树种,从而实现整体目标。

 3.2 综合多因子基础上的主导因子方法强调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并不是否认某一或某些因子的主导作用。在多环境因子中,对森林的影响有大小主次之分。例如,在南方中亚热带,如南岭、雪峰、武夷山地,热量条件优越,不同坡向热量、光照差异,对中亚热带主要树种,不足以引起生长的很大差异,故坡位相对地替代了主导因子的位置;相反,在北亚热带的十万大山地区,夏温过高,已为杉木边缘产区,阴坡水热条件对杉木较阳坡合适,因而在类型划分和杉木立地质量预测方程中,阴坡地位指数较阳坡高。在充分分析立地因子与森林的生态关系以及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找出主导因子,再进行划分。这种方法近似上文提到的主导环境因子划分的方法,但是那种方法注重主导环境因子的异同性,将主导因子进行分级和组合来划分,这种方法则是在综合各个因子的作用之后找出主导因子。有时在应用中,可能要先进行多因子的综合,找出主导因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主导因子发分级和组合,两种方法合并只是一个先后的问题。

 3.3 定性为基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立地环境与森林间的生态关系以及立地因子间的相互作用都非常复杂,很难完全用定量方法表达出来,一些本质关系,还只能由专业理论加以判定。但是随着数学方法和电脑技术的发展,一些系统数学模型也逐步发展而能描述和解释一些较复杂的生态关系,定性问题能不断地得到定量描述、解释和修正。所以,定性为基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森林立地基层分类采用的方法之一。定性是判断基本是指,把握立地环境与森林生态关系的基本规律;定量以了解量的关系,掌握立地环境变化过程和规模对森林的影响。定量方法的正确应用还需要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时,主要是根据大量样地和解析木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典范分析、通经分析、广义方差分析、数量化理论I、逐步回归等多变量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想对主导因子进行定性的初析,在用数量分析方法筛选主导因子,之后建立模型,根据模型划分立地类型。从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指数分析方法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一种具体的方法。

 4.总结通过对森林立地类型划分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系统性更强随着今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界限分明,系统性强,实用性高等。这就要求考虑的综合因素更多但是方法却更加简单。(2)地域性明显地理科学的飞跃发展,尤其是土地类型研究的深入,全国各土地利用现状图,类型图,评价图的相继完成,为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提供了基础,也为立地类型的合理划分和各类型的明显分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实用性更强在不久的将来,对立地类型的划分一定会有一套用计算机进行划分的更加合理科学的方法,使土地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5/21 8:25:43

立地类型划分立地条件是树种选择的依据,科学地划分立地类型,是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的技术,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通道绿化的立地类型划分,决定着绿化类型的选择。 1.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1)以地域分区,进行立地类型组划分(2)以地形、地貌等影响水分分布的主导立地因子为依据,结合立地辅助因子进行类型划分。(3)分区分类以直观明了、适用于生产的原则。 2.立地类型划分干旱是树木成活和生长的限制因子,根据影响水分和湿度变化的地形和地貌,结合通道绿化的目的,参照中国森林立地分类,将山西省立地类型划分为如下4个立地区和1个立地区:(1)东部燕山、太行山山地立地区。(2)太行山北段山地立地区(大同县和阳高的南部,浑源、灵丘、广灵的全部,应县东南部、山阴南部、朔城区南部,五台的全部,繁峙、代县的南部和北部,原平的东部和北部,宁武的东北部)。(3)晋东土石山地立地亚区(长治市、阳泉市全部,定襄的东南部,阳曲东部山区,太原市杏花岭、迎泽区的东部、晋城城区、沁水东部,陵川、高平,泽州的全部,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的全部,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的东部,古县、安泽全部,霍州东部,洪桐东部,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平川县东侧的山地部分)。(4)太行山南段山地立地亚区(沁水、阳城、浮山、翼城、恒曲、平陆、绛县、夏县、闻喜、盐湖、永济山地部分)。(5)西部黄土丘陵地区。(6)晋蒙盆地立地亚区(大同、朔州两市除恒山山地以外的全部)。(7)晋陕黄土丘陵沟壑立地区(晋西延黄一线,北起偏关,南至柳林、中阳)。(8)吕梁东侧黄土丘陵立地区(原平、忻府区、静乐、岚县、娄烦、阳曲以及太原盆地至临汾盆地西侧黄土丘陵的晋源、万柏林、清徐、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灵石、汾西、洪桐、尧都等17个市、区、县)。(9)晋陕黄土高原沟壑立地亚区(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乡宁)。(10)陇秦晋山立地区。(11)管涔山、关帝山山地立地亚区(管涔山、黑茶山、关帝山林区以及所涉及各县的山地)。(12)吕梁山、黄龙山和乔山山地立地亚区(吕梁林区所涉及的交口、石楼、永和、汾西,隰县、蒲县、尧都、乡宁和吉县的部分地区)。(13)汾渭平原立地区。(14)忻太盆地立地亚区(太原市、榆次区、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阳曲、忻府区、原平、代县、定襄、清徐、文水、汾阳、交城、孝义的部分)。(15)关中晋南盆地立地亚区(临汾、运城盆地平川、缓丘地区)。在立地类型划分区的基础上,根据海拔及微域地形的变化,每一个区域又可划分为平川、沟谷、缓坡丘陵、山区等立地类型。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